花卉種子播種技術詳介
2018-09-30 來自: 云南興遇種苗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714
一、 播種前的準備
1. 育苗盆
育苗推薦使用穴盆或育苗盆育苗,不要直接播在地里。直接播在地里,土壤傳播的病蟲害較多,地溫較低,水分和濕度不易控制,影響發芽率。穴盆育苗還便于統計發芽率。
2. 育苗基質
育苗基質要求土壤疏松、透氣性好、保水保肥、干凈無病害,肥力較好。常用的基質有泥炭土、椰糠、珍珠巖、蛭石,一般混合使用。例如泥炭土 85%+珍珠巖10%+蛭石5%。泥炭不要太細,珍珠巖顆粒直徑3-4毫米,蛭石顆粒直徑3-5毫米比較理想。基質中可適當添加一些肥料。大部分種子在pH值為5.5-5.8的基質上都發芽良好,但一串紅、天竺葵、萬壽菊和孔雀草,pH值需要6.2-6.5。
3.裝盆
基質拌勻后裝盆,基質在裝盆過程中不需壓實,輕輕整平即可,否則會改變基質的物理性質,使基質的透氣性降低。
4.澆水
用細噴頭澆透底水,水滴的大小以不沖擊土表、保持土表平整為好。澆水后再用殺真菌的藥劑澆灌一遍,常用的藥劑是百菌清。
5.浸種
適當的浸種可以促進發芽,提高發芽率。種皮軟薄的可用冷水浸種,種皮較厚的可用溫水或熱水浸種,很細小的種子可以不浸種。例如香豌豆、黑眼蘇珊預先浸種一夜可以提高發芽率,使發芽更快。
二、播種
1. 播種密度
穴盆播種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每穴播1粒或多粒。育苗盆播種,一般的品種每平方米可播1-2千粒種子。先根據播種育苗盆的面積把種子均勻分成若干份,每盆一份。
2. 播種
較大的種子可均勻撒播在基質上,或者條播,較小的種子如矮牽牛、金魚草,可先用干凈的細沙拌勻后再播。特別大的種子如香豌豆、仙客來,可點播。
3. 播種的深度和覆土
播種的深度是由種子的大小和種子發芽的需光性決定的。一般種子的播種深度為種子直徑的2-3倍。有的品種如矮牽牛、夏堇、繁星花、四季海棠,發芽需光,不需覆蓋基質,直接播在土表;有的品種需輕微覆蓋,如一串紅、金魚草、萼距花;有的種子覆蓋應該稍厚些,播得較深,例如觀賞谷子。推薦的覆蓋材料為粗蛭石,它保水性和透氣性都很好。
4. 噴水
播種后或者覆蓋后,再用細霧噴頭噴一次水,澆透,讓種子與基質和覆蓋材料充分接觸。
5. 覆蓋
在播種盆上蓋上玻璃、地膜或塑料膜,可以保持空氣濕度,冬季還可以保溫增溫。夏季可不蓋膜,蓋膜也不能密封,兩側***通風。
6. 遮蔭
若夏季播種,***要遮蔭,否則光照太強,水分蒸發旺盛,會影響種子萌發。
三、播種后的管理
1. 溫度
根據具體的品種的要求給以適當的溫度,大多數種子的發芽溫度在20-25℃之間。溫度太高和太低都會直接影響種子的發芽率。
2. 濕度
播種后水分的管理是很關鍵的。冬季育苗夜間土溫低時,水分散失少,因此在苗期不需要補水或者少補水;如果土溫較高,在苗期應根據實際需要噴霧補水。夏季育苗時,水分蒸發特別快,***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補充水分。如果種子很細,為避免水的沖刷,可以采用浸盆的方法補水。
3. 光照
除個別品種像仙客來在萌發時需要黑暗之外,大多數種子在光照條件下有利于萌發。種子萌發后***接受光照,否則會使幼苗徒長。
4. 揭去覆蓋物
種子發芽后,要及時揭區覆蓋物。有60%-70%的種子在子葉展開后應將膜揭去,以免幼苗徒長。同時仍然要保持基質的濕度,從而使未發芽的部分種子的子葉從種殼中成功伸出。
5. 移植
種苗生長到適合移植的時候,要及時假植或定植,否則容易造成種苗徒長和生產延誤。各種種苗移植的時間各不相同,需根據實際情況決定。
花卉種子的育苗技術(二)
花卉繁殖是花卉繁衍后代、保持種質資源的手段,只有將種質資源保存下來 ,并繁殖到***數量,才能為園林應用,并為
花卉選種、育種提供條件。花卉的種及品種繁多,繁殖方法也各不相同,可分為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兩種方法。
有性繁殖:也稱為種子繁殖,是指用種子進行的繁殖,如播種。
無性繁殖:又稱營養繁殖,是指利用花卉的營養器官(根、莖、葉)進行繁殖,進而獲得新植株的方法。通常包括分生、扦插、嫁接、壓條和組織培養等。
1.播種法:溫室花卉的播種通常在溫室中進行,受季節影響較小,播種期根據所需要的花期而定。
播種前可以根椐種子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當處理,如種皮較厚者可以進行溫水浸泡或者硫酸浸泡,有的種子可以進行沙藏等。
播種土可以用腐葉土、沙土、園土混合,其比例以種子的大小而定:細小種子按5:3:2的比例混合;中粒種子按4:2:4混合;大粒種子按5:1:4混合。
播種可以在溫床上,也可以用器皿如盆扦、播種屜、穴盤,除穴盤可以 直接用播種土外,溫床、盆扦、播種屜由下至上應為小石塊或其他粗顆粒物質—粗培養土—播種土,各占1/3。
細小的種子宜采用撒播法,可以與細沙混合撒播,也可以單獨撒播,播種不可過密,中粒和大粒種子宜采用點播法或條播法。適合撒播的溫室花卉有:秋海棠科如四季海棠、球根海棠、麗格海棠等,牽牛花科如矮牽牛等,蒲包花,石竹,翠蝶花, 風鈴花。
對于撒播的細小種子,播種后可以覆極薄的一層細沙土,也可不覆土,但澆水或浸盆后溫床和器皿上方***要蓋一層薄膜或玻璃以增加濕度,防止種子干燥。而大中粒種子播后的覆土深度要視種子的大小而定,大粒種子覆土深度為種子厚度的2-3倍,中小粒種子一般以不見種子為度。播種后應注意溫床和器皿的濕度,定期噴水。出苗后應揭開薄膜等遮蓋物,對于撒播的種子,當小苗長至高約2CM左右時應及時間苗。
2.扦插法
利用植物的營養器官(根、莖、葉)進行扦插從而形成獨立植株的繁殖方法,叫扦插法。這種方法培育的植株比播種苗生長快,短時間內可以培育成大苗,尤其是一些不易開花的植物,對觀花植物而言,可以提早開花;但扦插苗無主根,根系較播種苗弱。
(一)扦插基質:用于扦插的基質很多,主要有土壤、沙、珍珠巖、蛭石以及水。水插是比較衛生、又簡便易行的方法,但應注意經常換水,保持水的潔凈度,以涼白開為好,如果是自來水則應晾2-3天,為了防治細菌孳生,可以在水中加入鋼蹦、木炭等,適宜水插的花卉有變葉木、天南星科(萬年青、龜背竹、綠蘿等)、溫室鳳仙、秋海棠科(四季海棠、銀星海棠等)、榕屬(橡皮樹、榕樹等)、豆瓣綠、富貴竹、冷水花、傘草、鴨趾草、鐵線蓮等。
(二)扦插的種類及方法
根據所選取的營養器官的不同,可以分為三種:葉插、莖插和根插。
葉插
主要指以植物的葉為插穗,使之生根長葉,從而成為一個完整的植株。一般這些葉都具有粗壯的葉柄、葉脈或肥厚的葉片。所選擇的***是生長充實的葉。
(1)全葉插:以完整的葉片為插穗。可以將葉片平置在基質上,但要保證葉片緊貼在基質上,因此可以用鐵釘、竹簽或基質固定葉片,如景天科的植物(落地生根等)、秋海棠科(秋海棠、蟆葉秋海棠等);也可以將葉柄插于基質中,而葉片平鋪或直立在在基質上,這種方法適于那些能自葉柄基部產生不定芽的植物,如大巖桐、非洲紫羅蘭、豆瓣綠等。(2)片葉插:將一片完整的葉片分切成若干塊分別扦插,每一塊葉片上都能形成不定芽。如虎尾蘭、大巖桐、椒草及秋海棠科的植物等。
2.莖插:以莖段為插穗進行扦插。根據扦插季節的不同又可以分為:嫩枝扦插、硬枝扦插。嫩枝扦插是在生長季節進行的,插穗是那些未完全木質化的枝條。而硬枝扦插是在休眠期或生長初末期進行的,是以那些完全木質化的枝條為插穗的。
3.根插:某些花卉能夠從根上產生不定芽,從而形成新的植株,因此可以用這樣的根作插穗進行扦插繁殖。用于扦插的根一般較粗壯,有的甚至略帶肉質,如宿根福祿考、芍藥等。
(三)促進插穗生根的方法:為了使插穗盡早生根,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如藥劑處理法、***處理是很常見的手段,常用的***種類有吲哚丁酸、吲哚乙酸及萘乙酸以及生根粉,另外可以用一些化學物質如高錳酸鉀、蔗糖等。高錳酸鉀對多數木本植物效果較好,一般濃度在0.1-1.0%,浸泡時間為24小時。蔗糖對木本和草本植物均有效,處理濃度為2-10%一般浸泡的時間為24小時。物理處理法也很多,常用的主要有環狀剝皮、噴霧處理、熱水處理、增加底溫以及底溫處理等。
3. 分生法
是植物營養繁殖的方法之一,是指將植物體上生長出的幼小的植物體分離出來,或將植物體營養器官的一部分與母株分離,另行栽植而形成獨立植株的繁殖方法。主要包括分株法以及利用植物的吸芽、株芽、變態莖(包括走莖、匍匐莖、攀緣莖、根狀莖、球莖、鱗莖、塊莖)營養器官。
分株:將根 莖處或地下莖的萌蘗切下栽植,從而形成新植株。如大花蕙蘭、玉簪等。
吸芽:為某些植物根際或地上莖葉腋間自然發生的短縮、肥厚呈蓮座狀的短枝。如蘆薈和鳳梨等。
珠芽及零余子:這是某些植物所具有的特殊形式的芽,生于葉腋間或花序中,百合科的一些花卉都具有,如百合、卷丹、觀賞蔥等。珠芽及零余子脫離母株后自然落地即可生根。
變態莖:是指植物的莖在進化過程中發生的一些可以遺傳的變化,包括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方面,其中可以用于繁殖的變態莖主要有走莖、根狀莖、鱗莖、球莖、塊莖等。
走莖為地上莖的變態,從葉叢中抽生出的節間較長莖,并且在節上著生葉、花、不定根,同時能產生幼小植株,這些小植株另行栽植即可形成新的植株,這樣的莖叫走莖,用走莖繁殖的花卉有虎耳草、吊蘭等。
一些花卉的地下莖肥大,外形粗而長,與根相似,這樣的地下莖叫根狀莖,根狀莖貯藏著豐富的營養物質,它與地上莖相似,具有節、節間、退化的鱗葉、頂芽和腋芽,節上常產生不定根,并由此處發生側芽且能分枝進而形成株叢,可將株叢分離形成獨立的植株,如美人蕉、鳶尾、紫菀等。
鱗莖是指一些花卉的地下莖短縮肥厚近乎球形,底部具有扁盤狀的鱗莖盤,鱗葉著生于鱗葉盤上。鱗莖中貯藏著豐富的有機物質和水分,其頂芽常抽生真葉和花序,鱗葉之間可發生腋芽,每年可從腋芽中形成一至數個子鱗莖并從老鱗莖旁分離,因此可以通過分栽子鱗莖來擴大系數。如百合、郁金香、風信子、水仙等。
球莖:一些花卉的地下莖短縮肥厚近球形,貯藏營養物質,球莖上節、退化的葉片及側芽,球莖萌發后在基部形成新球,新球旁常生子球,生產上可以分栽新球及子球。如唐菖蒲、小蒼蘭、慈姑等。
塊莖:為多年生花卉的地下變態莖,外形不一,多近于塊狀,貯藏***的營養物質,根系自塊莖底部發生,塊莖頂端通常具有幾個發芽點,塊莖表面也分布一些芽眼可生側芽,可以分切塊莖進行繁殖。如嫁接及壓條法
(一) 嫁接法:是指把某一植物體的一部分嫁接到另一植物體上,其組織相互愈合后,培養成獨力個體的繁殖方法。此法多用于扦插難以生根的或難以得到種子的花木。同實生苗相比,嫁接得到的花木可以提早開花,并能保持接穗的優良品質。可用嫁接法繁殖的花木很多,如桂花,菊花,仙人掌科植物等等。
(二) 壓條法:即將接近地面的枝條,在其基部堆土或將其下部埋入土中,而對于較高的枝條則以濕潤的土壤或青苔包被切傷部分,待枝條生根后重新栽植使其成為獨立植株的方法。此法用于那些其他方法不易繁殖的種類,能保持原有品種的特性。溫室花卉中的變葉木,白蘭花、山茶花、葉子花、朱蕉等采用此法。
4. 組織培養法
通過無菌操作將植物體的一部分即外植體接種到培養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進行培養,使其產生完整新植株的過程,叫組織培養。植物組織培養的理論依據是細胞的全能性即植物的每一個細胞都具有該植物的全部遺傳信息,并能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植物組織培養是二十世紀發展起來的一門新技術,它除了在基礎理論的研究上有重要價值外,在實際應用中日益顯示出它的巨大價值。根據已掌握的培養技術,幾乎所有的植物離體部位都可以單獨均勻一致的培養生長,而培養條件可以人為地嚴格控制,即可以排除許多不利因子的影響,如季節等,因此在不少***和地區,它作為工廠化生產的重要手段,在農學、園藝、藥物、林學等應用科學上得到廣泛應用,尤其對一些不結實或結實率低的植物應用更多。組織培養法可以***的提高繁殖系數,同時節省勞動力。
植物組織培養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主要是建立無菌體系,即外植體及培養基的消毒、接種,獲得愈傷組織或器官。
第二階段主要進行增殖,不斷分化產生新的植株,或直接產生不定芽及胚狀體,也可以根據需要反復進行繼代培養,以達到大量繁殖的目的。
第三階段是將植株轉移進行生根培養,可以轉入生根培養基,也可以直接切取進行扦插生根。
第四階段是試管苗的過度,即試管苗出瓶后進行的***時間對外界環境的適應過程。
植物的組織培養需要***的場地、儀器設備,大致包括一系列實驗室(無菌室:接種的重要場所,面積不必很大,但***保證密封和潔凈、化學實驗室:是配制試劑和培養基的場所、培養室:是試管苗的培養場所,內設培養架空調機等、洗滌室:專門洗滌各種玻璃器皿的場所、滅菌室:主要為培養基和玻璃器皿以及工具消毒滅菌的場所及細胞學實驗室可以進行一系列的觀察和分析等)、恒溫箱、烘箱、冰箱、天平、酸度計、高壓滅菌器、餾水發生器、顯微鏡等以及一些玻璃器皿(三角瓶、容量瓶、培養皿、燒杯、量筒等)。
培養條件因植物材料的不同而不同,但一般采用溫度為25+2℃,光照強度22000lux,每天照射8-10小時,培養基PH值為5.0---6.5之間,當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另做調整。